策名网 > 取名字典 > 棓字的意思-棓字取名寓意

  • 棓字拼音 bàng、 pǒu、 bèi、 bēi
    棓字五行
  • 棓字部首
    棓字繁体
  • 棓字简体笔画 12
    棓字繁体笔画 12
    棓字康熙笔画 12
  • 棓字结构 左右结构
    棓字字性 偏男性
    棓字推荐度 0%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àng

  1. 古同“”,棒子。
  2. 连枷,一种农具。
  3. 星宿名,“天棓”的简称。
  4. 根。
其他字义

pǒu

  1. 舖在高低不平处的跳板。
  2.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其他字义

bèi

  1.  ◎ 〔五~子〕同“五倍子”,五倍子虫寄生在盐肤木上形成的虫瘿,含有单宁酸,可以入药,也可以做染料。
其他字义

bēi

  1.  ◎ 古同“”,古代盛羹及注酒的器皿。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bàng

  1. (1) 棍,杖。“棒”的俗字 [rod;stick]。如:棓击(用棍棒打)
  2. (2) 梿枷 [flail]
  3. (3) 另见 bèi
  4. 其它字义

bèi

常用词组
白棓

國語辭典

pǒu

  1. 古人自高而下,铺在悬绝不平处的踏板,作为垫脚之用。《公羊传·成公二年》:「踊于而闚客。」汉·何休·注:「凡无高下,有绝,加蹑板,曰。齐人语。」

bàng

  1. 棍、杖。《淮南子·诠言》:「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于桃。」《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武士数十骑,皆雕弧,荷白,晃耀填拥。」通「棒」。
  2. 一种农具。即连枷。农家用来打谷去壳的器具。汉·扬雄《方言·卷五》:「佥,…自关而西谓之,或谓之柫。」晋·郭璞·注:「佥,今连枷,所以打谷者。」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棓·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1. 同棒。
  2. 又連枷也。打榖具。【揚子·方言】自關而西謂之棓。
  3. 又天棓,星名。【史記·天官書】紫宮右五星曰天棓。【索隱】蒲縻切,音皮。
  4. 又【唐韻】普口切,音剖。義同。
  5. 又擊也。【揚子·太𤣥】遠之𥅠,近之棓。
  6. 又高下有絕,加躡板曰棓。【公羊傳·成二年】踊于棓而闚客。
  7. 又【類篇】蒲侯切,音裒。義同。
  8. 又木名。【類篇】依樹生枝如網。
  9. 又【集韻】蒲來切【唐韻】蒲回切,𠀤音裴。【集韻】板也。【唐韻】姓也。【前漢·袁盎傳】盎之棓生所問占。
  10. 又【集韻】晡枚切,音杯。義同。

說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棁也。从木咅聲。步項切

《說文解字注》

(棓)梲也。棓棒正俗字。天官書。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棓。淮南書。寒浞殺羿於桃棓。從木。咅聲。步項切。按咅聲在四部。合韵也。

字源字形

暂无字源信息

与棓字同音的字

与棓字同部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