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iā
部首:
五行:
结构:半包围结构
简体笔画:10
康熙笔画:10
字性:偏男性
推荐度:0%
本义の寓意:结痂。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iā

  1.  ◎ 伤口或疮口血液、淋巴液等凝结成的东西,伤口或疮口痊愈后,自行脱落:结~。

英语 scab

德语 Krätze, Schorf (S)

法语 croûte,escarr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jiā

  1. (1) 痂皮;疮壳 [crust over a sore;scabies]
  2. 痂,疥也。从疒,加声。——《说文》
  3. 痂,创也。——《广雅》。按,今谓疮所脱之鳞为痂。
  4. 刘邕嗜食痂。——《南史》
  5. 数日,疮痂尽脱。——《聊斋志异·翩翩》
  6. (2) 又如:痂查(痂皮);痂癞(中医学名词。一种皮肤病);痂皮(伤口或疮口表面上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结而成的块状物,伤口或疮口痊愈后自行脱落)。又指:伤口或疮口
  7. 旁有乞兒箕坐,痂面饥衣。——·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常用词组
疮痂 餐痂 痘痂 饭痂

國語辭典

jiā

  1. 伤口痊愈时,由血小板、胶原蛋白和废死细胞等凝结而成的硬块。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 痂·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1. 【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居牙切,𠀤音嘉。【說文】乾瘍也。【徐曰】今謂瘡生肉所蛻乾為痂。【正字通】瘡弇也。【南史·劉穆之傳】子邕為太守,嗜創痂。

《说文解字》

【卷七】【疒】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疥也。从疒加聲。古牙切

《說文解字注》

(痂)疥也。按痂本謂疥。後人乃謂瘡所蛻鱗爲痂。此古義今義之不同也。葢瘡鱗可曰介。介與痂雙聲之故耳。南史。劉邕嗜食瘡痂。謂有蝮魚味。𤕫。加聲。古牙切。十七部。

字源字形

痂字字源

宝宝起名

九大维度起名

姓名打分

综合测评

大师起名

国学专家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