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名网 > 取名字典 > 禀字的意思-禀字取名寓意

  • 禀字拼音 bǐng
    禀字五行
  • 禀字部首
    禀字繁体
  • 禀字简体笔画 13
    禀字繁体笔画 13
    禀字康熙笔画 13
  • 禀字结构 上中下结构
    禀字字性 偏男性
    禀字推荐度 52%
姓名学寓意:字从水,有助于小福主喜用神的发挥。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ǐng

  1. 承受,生成的:~性。~赋。
  2. 指下对上报告:~报。~复。回~。

英语 report to, petition

德语 Bericht, Eingabe, Bittschrift, Rapport (S)​,(Befehle u.ä.)​ entgegennehmen, befolgen (V)​,Bericht (an seinen Vorgesetzten oder die Eltern)​ erstatten (V)

法语 informer un supérieur,pétition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bǐng

  1. (1) (会意。禀为稟的俗字。本义:给予谷物)
  2. (2) 同本义 [grant grain]
  3. 禀,赐谷也。——《说文》
  4.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注:“稍食也。”
  5. 食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汉书·文帝纪》
  6. 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新唐书·宪宗纪》
  7. (3) 又如:禀赡(指以公粮赈济百姓);禀谷(官府给予粮食);禀粮(供给粮食);禀食(公家配给粮食)
  8. (4) 赋予;给与 [bestow on;give]
  9. 禀,予也。——《广雅》
  10. 天禀其性。——《汉书·礼乐志》
  11. (5) 又如:禀质(天资);禀才(天赋的才华);禀分(天赋的资质);禀形(天赋的形貌);禀体(天赋的体质)
  12. (6) 承受 [bear]
  13. 臣下罔收禀命。——《书·说命》
  14. (7) 又如:禀令(承受命令);禀化(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禀灵(秉受灵秀之气)
  15. (8) 报告 [report]
  16. 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三国演义》
  17. (9) 又如:禀陈(下级对上级陈述报告);禀牍(对上级有所陈述的文件);禀知(将事情或情况告知尊长)
常用词组
班禀 呈禀 长禀 承禀 传禀 寸禀 递禀 奉禀 赋禀 告禀 共禀 给禀 官禀 红禀 贺禀 汇禀 回禀 会禀 计禀

國語辭典

bǐng

  1. 天赋的资质。如:「天赋异」。宋·朱熹〈大学章句序〉:「然其气质之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bǐng

  1. 承受。《书经·说命》:「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汉·孔安国·传:「,受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先王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
  2. 下对上、卑对尊、或民众对官署的陈述。如:「禀告」、「禀明原委」。《宋书·卷四二·刘穆之传》:「宾客辐辏,求诉百端,内外咨,盈阶满室。」《儒林外史·第一回》:「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

lǐn

  1. 谷仓。《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今无见粮,难以持久。」通「廪」。

​bīn

  1. (一)​之又音。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禀”字头,请参考“稟”字。)

【午集下】【禾】 稟·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8

  1. 【唐韻】【集韻】【韻會】𠀤力錦切,音懔。【說文】賜穀也。从㐭从禾。【徐曰】公稟賜之也。【廣韻】與也。【增韻】供也,給也,受也。【禮·中庸】旣稟稱事。【歐陽氏曰】古者給人以食,取之倉廩,故因稱稟給,稟食。【前漢·孝文紀】吏稟當受鬻者。【師古註】稟,給也。
  2.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筆錦切,賓上聲。受命曰稟。【書·說命】臣下罔攸稟令。【傳】稟,受也。毛氏曰:今俗以白事爲稟,古無此義。
  3. 又水名。【水經注】長社北界有稟水。
  4. 又【集韻】逋鴆切,賓去聲。受也。 【韻會】俗作禀,非。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未收录“禀”字头,请参考“稟”字。)

【卷五】【㐭】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賜穀也。从㐭从禾。筆錦切

《說文解字注》

(稟)賜榖也。賜榖曰稟。中庸。旣稟稱事。鄭注周禮宫正、內宰、廩人、掌固皆云。稍食、祿稟也。又司稼注云。賙、稟其艱阨。晉惠帝云。官鼃可給稟。凡若此類。今本多譌爲廩。卽有未譌者、亦皆讀爲力甚切矣。今之廩膳生員、於古當作稟膳。从㐭禾。禾猶榖也。榖𡉄於㐭。周禮所謂以待賙賜、稍食也。凡賜榖曰稟。受賜亦曰稟。引伸之凡上所賦、下所受皆曰稟。左傳言稟命則不威是也。筆錦切。七部。

字源字形

禀字字源

与禀字同音的字

与禀字同部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