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部首:
五行:
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笔画:21
康熙笔画:10
字性:偏男性
推荐度:0%
本义の寓意:虫蛀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1.  ◎ 虫蛀木,引申为器物经久磨损要断的样子。

英语 wood-boring insect; bore into wood

德语 Kalebasse (S)

法语 coquillage,calebasse coupée en deux, servant de louche,ver du bois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1. (1) 瓠瓢,用葫芦做的瓢 [calabash shell serving as dipper]
  2. 以蠡测海。——《汉书·东方朔传》
  3. (2) 又如:蠡升(容量一升的瓢子);蠡帽(防矢石的盔帽。其形似瓠瓢,故名);蠡勺(一瓢勺);蠡见(喻肤浅的见识);蠡酌管窥(用瓢量海水,从竹管里看天。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
  4. (3) 另见 lǐ;luó
常用词组
持蠡 法蠡 范蠡 谷蠡 管蠡 海蠡
基本词义

〔动〕

  1. 虫蛀木 [eat;insect eats a wood]。引申为器物久磨将断的样子
  2. 蠡,虫啮木中也。——《说文》段玉裁注:“蠡之言剺也,如刀剺物。”
  3. 以追蠡。——《孟子》
基本词义

  1. (1) ——人名、地名用字。如: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蠡县(在河北省中部);蠡湖(在江苏无锡市东南)
  2. (2) 另见 lí;luó
基本词义

luó

〔名〕

  1. (1)“蠃”。蜾蠃 [eumenid]
  2. 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 班昭《东征赋》。注:“蠡与蠃古字通。”
  3. (2) 另见 lí;lǐ

國語辭典

  1. 虫子蛀食木头。《说文解字·○部》:「,虫啮木中也。」清·段玉裁·注:「此非虫名,乃谓蠹之食木曰也。」

  1. 器物用久剥落、腐蚀的样子。明·张自烈《正字通·虫部》:「凡器物用久剥落若虫蚀者谓之。」

  1. 用瓠瓜做成的水瓢。《广韵·平声·戈韵》:「,瓠瓢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语曰:『以筦闚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 蠡·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5

  1. 〔古文〕𢍝𥯵【唐韻】盧啓切【集韻】里弟切,𠀤音禮。【說文】蟲齧木中也。
  2. 又彭蠡,澤名。【書·禹貢】東匯澤爲彭蠡。【註】彭蠡,在揚州之西界。
  3. 又鄰知切,音離。【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
  4. 又【韻會】憐題切,音黎。瓠瓢也。【前漢·東方朔傳】以蠡測海。
  5. 又【唐韻古音】落戈切,音騾。義同。
  6. 又【玉篇】蠡蠡,行列貌。【劉向·九歎】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
  7. 又山名。【揚雄·長楊賦】燒熐蠡。【註】熐蠡,山名。
  8. 又人名。【晉書·姚弘載記】姚墨蠡。【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杜墨蠡。
  9. 又與螺通。【類篇】蚌屬。聖人法蠡蚌,而閉戸見文子。
  10. 又【集韻】魯果切,音裸。瘯蠡,皮肥。一曰疥病。【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
  11. 又【集韻】力至切,音利。蟲名。
  12. 又郞計切,音麗。【揚子·方言】參、蠡,分也。【郭註】謂分割也。齊曰參,楚曰蠡。 亦作䗍。

《说文解字》

【卷十三】【䖵】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蟲齧木中也。从䖵彖聲。𥯵,古文。盧啓切〖注〗𢍝,亦古文。

《說文解字注》

(蠡)蟲齧木中也。此非蟲名。乃謂螙之食木曰蠡也。朱子注孟子曰蠡者齧木蟲、則誤矣。蠡之言剺也。如刀之剺物。蠡叚借之用極多。或借爲蠃蚌字。或借爲瓢?字。楚辭。覽芷圃之蠡蠡。又借爲禾黍離離字。孟子曰。以追蠡。趙注曰。追、鐘鈕也。鈕擘齧處深矣。蠡蠡、欲絕之皃。此又以蠡同離、同劙。方言曰。劙、解也。又曰。蠡、分也。皆其義也。不知叚借之恉、乃云鐘鈕如蟲齧而欲絕。是株守許書之辭。而未能通許書之意矣。从䖵。彖聲。彖見?部。讀若弛。非通貫切之彖也。此久誤。今正篆文倂說解。盧啟切。十六部。

(𥯵)古文。按此古文與篆不別。疑古文从豕。

字源字形

蠡字字源

宝宝起名

九大维度起名

姓名打分

综合测评

大师起名

国学专家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