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名网 > 取名字典 > 寻字的意思-寻字取名寓意

  • 寻字拼音 xún
    寻字五行
  • 寻字部首
    寻字繁体
  • 寻字简体笔画 6
    寻字繁体笔画 12
    寻字康熙笔画 12
  • 寻字结构 上下结构
    寻字字性 偏男性
    寻字推荐度 79%
姓名学寓意:意为寻找;探究,研究;时常。用作人名意指思考、好学之义; 查询< >起名汉字搭配。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ún

  1.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2.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英语 seek, search, look for; ancient

德语 um eine Kleinigkeit bitten ,ohne Unterbrechung (S)​,durchsuchen, forschen (V)​,erneuern (V)​,ersuchen (V)​,nachsehen, suchen (V)​,positionieren, suchen (V)​,untersuchen (V)​,endlos (Adj)​,gebräuchlich (Adj)​,plötzlich (Adj)​,gewöhnlich (Adv)​,Xun (Eig, Fam)​,acht Fuß = 1 尋 ,im Begriff zu ... ,meistens ,wie bisher

法语 chercher,rechercher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xún

  1.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a measure of length]
  2.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3.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4.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5.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6.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7.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8.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9.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10.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11. 深逾寻丈。——[英]赫胥黎著、 严复《天演论》

xún

  1. (1) 寻找 [look of;search;seek]
  2.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3. 寻向所志。——·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6.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7. (3) 探究;研究;推求 [study;rearch;inquire into]
  8.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9.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10. (5)[use]
  11. 寻,用也。——《小尔雅》
  12.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13.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14.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15.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16.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17. (7) 继续 [continue]
  18. 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三国演义》
  19.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20.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21.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22.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23. (10) 追逐 [pursue]
  24.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 张衡《西京赋》
  25.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26. (12)“燖”。用热水脱毛 [hot-water depilate]
  27.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28.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29. xún
  30. 〈副〉
  31. (1) 经常,时常 [often]。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32. (2) 顷刻,不久 [in a short instant;soon;after a little]
  33. 未果,寻病终。——· 陶渊明《桃花源记》
  34. 寻移刑部。——· 张廷玉《明史》
  35. 帝寻被执。——· 邵长蘅《青门剩稿》
  36.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xún

  1. (1) 寻找 [look of;search;seek]
  2.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3. 寻向所志。——·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6.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7. (3) 探究;研究;推求 [study;rearch;inquire into]
  8.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9.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10. (5)[use]
  11. 寻,用也。——《小尔雅》
  12.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13.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14.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15.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16.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17. (7) 继续 [continue]
  18. 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三国演义》
  19.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20.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21.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22.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23. (10) 追逐 [pursue]
  24.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 张衡《西京赋》
  25.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26. (12)“燖”。用热水脱毛 [hot-water depilate]
  27.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28.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29. xún
  30. 〈副〉
  31. (1) 经常,时常 [often]。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32. (2) 顷刻,不久 [in a short instant;soon;after a little]
  33. 未果,寻病终。——· 陶渊明《桃花源记》
  34. 寻移刑部。——· 张廷玉《明史》
  35. 帝寻被执。——· 邵长蘅《青门剩稿》
  36.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xún

  1. (1) 经常,时常 [often]。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2. (2) 顷刻,不久 [in a short instant;soon;after a little]
  3. 未果,寻病终。——·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寻移刑部。——· 张廷玉《明史》
  5. 帝寻被执。——· 邵长蘅《青门剩稿》
  6.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xún

  1. (1) 沿着,顺着 [along]
  2. 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3.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 李白《东鲁门泛舟》
  4. (2)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常用词组
按寻 百寻 参寻 登寻 祲寻 访寻 敷寻 跟寻 海寻

國語辭典

xún

  1. 古代八尺称为「一」。《诗经·鲁颂·閟宫》:「是断是度,是是尺。」宋·文天祥〈正气歌〉:「室广八尺,深可四。」
  2. 姓。如晋代有会。

xún

  1. 找、探求。如:「找」。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行迹。」
  2. 接续、继续。《文选·向秀·思旧赋》:「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梁书·卷三三·刘孝绰传》:「殿下降情白屋,存问相。」
  3. 攀爬、攀缘。《文选·张衡·西京赋》:「乌获扛鼎,都卢橦。」
  4. 动用、使用。《左传·昭公元年》:「日干戈,以相征讨。」《孔子家语·卷三·观周》:「毫末不扎,将斧柯。」
  5. 重温、重申。《左传·哀公十二年》:「若可也,亦可寒也。」宋·王禹偁〈答黄宗旦书〉:「生复辱书惠文,以前好。」

xún

  1. 经常、时常。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 不久、随即。《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媒人去数日,遣丞请还。」《文选·李密·陈情表》:「蒙国恩,除臣洗马。」
  3. 普通、一般。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白居易〈新乐府·缭绫〉:「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xín

  1. 吴语。指乞讨、赚取。如:「寻钱」。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寻”字头,请参考“尋”字。)

【寅集上】【寸】 尋·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9

  1. 〔古文〕𡬻【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𠀤音潯。【說文】繹理也,本作𢒫,从工口,从又寸。工口,亂也。
  2. 又寸,分理之也。彡聲。【增韻】求也。【前漢·黃霸傳】語次尋繹。【註】抽引而出也。
  3. 又度名。【周禮·地官·媒氏註】八尺曰尋,倍尋曰常。【小爾雅】四尺謂之仞,倍仞謂之尋。【孟子】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爲也。
  4. 又仍也,繼也。【左傳·昭元年】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古語】毫末不扎,將尋斧柯。
  5. 又俄也。【晉羊祜讓開府表】以身誤陛下辱高位,傾覆亦尋而至。
  6. 又用也。【左傳·僖五年】將尋師焉。【註】尋,用也。
  7. 又侵尋,猶浸淫也。【前漢·武帝紀】巡郡縣,侵尋太山矣。
  8. 又借作溫燖。【左傳·哀十二年】吳使人請尋盟。子貢曰:若可尋也,亦可寒也。【註】尋,重也,溫也,前盟巳寒,更溫之使熱。與燖義同。
  9. 又長也。【揚子·方言】自關以西,秦晉梁益閒,凡物長謂之尋。
  10. 又俗謂庸常爲尋常。
  11. 又姓。晉尋會,唐劉黑闥將尋相。 【韻會】毛氏曰:从口。俗从几作𡬶,非。𠙛。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未收录“寻”字头,请参考“”字。)

【】【】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說文解字注》

字源字形

寻字字源

寻字取名男孩名字

与寻字同音的字

与寻字同部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