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ǎo
部首:
五行:
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笔画:9
康熙笔画:10
字性:偏女性
推荐度:82%
本义の寓意:一种植物。为人名有助于生命力强旺。是个幸福贵重之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
  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
  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
  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
  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英语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德语 Gras, Stroh (Ess)

法语 herbe,paille,négligent,rédiger un brouillon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cǎo

  1.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grass]
  3.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4.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5.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6.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8.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9.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10.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hay]
  11.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12.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13.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wasteland]
  14.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15.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16.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draft]
  17. 中士人家藏其草。—— · 洪迈《容斋续笔》
  18.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9. (10) 一种书写体 [script type of calligraphy]。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cǎo

  1. (1) 粗糙;粗劣 [rough;coarse]
  2.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3.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4. (3) 匆促,急促 [hasty]。如:草蹙(匆促)

cǎo

  1. (1) 割草,除草 [mow]。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2) 创造;创立 [create]
  3. 草,造也。——《广雅》
  4. 天造草昧。——《易·屯》注:“草,草创物也。”
  5.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6. (4) 草拟;起稿 [draft]
  7.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8.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9.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10.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11. cǎo
  12. 〈名〉
  13. 雌马 [mare]。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cǎo

  1. 雌马 [mare]。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常用词组
奥草 稗草 班草 辟草 白草 百草 败草 碧草 薄草 鞭草 本草 表草 病草 布草 踩草 畅草 草坪 草戚 草签 草窃 草寝 草囷 草扰 草人 草蓐 草褥

國語辭典

cǎo

  1. 草本植物的总称。如:「草木」、「花」、「碧草如茵」。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
  2. 田野、荒野。如:「草泽」。《商君书·垦令》:「农不败而有余日,则必垦矣。」
  3. 一种书法字体。如:「狂」、「行」。
  4. 底稿、文稿。如:「起」、「拟」。
  5. 姓。如汉代有中。

cǎo

  1. 马虎、粗率、不细腻。如:「潦」。
  2. 初步的、尚未决定的。如:「草案」、「草图」、「草约」。
  3. 用草编成的。如:「草席」、「绳」、「履」。
  4. 搭盖的。如:「草棚」、「草房」、「庵」。

cǎo

  1. 起稿、拟订。《汉书·卷三○·艺文志》:「萧何律,亦著其法。」《晋书·卷八三·江逌传》:「冀以免咎,使太常博士其制。」
  2. 草写。清·郑板桥〈清季野闻〉:「板桥却之不得,亦『难得糊涂』,付之。」

cǎo

  1. 草率。如:「草草了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办妆奁,粗陈筵席。」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草·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1. 〔古文〕屮【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𠀤音懆。【說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書·禹貢】厥草惟繇。【詩·小雅】在彼豐草。【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註】草艾,謂艾取草也。【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2. 又【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註】草,粗也。
  3. 又【篇海】苟𥳑曰草草。【春秋·隱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淸。【註】遇者草次之期,二國各𥳑其禮也。【疏】草次,猶造次也。
  4. 又【詩·小雅】勞人草草。【傳】草草,勞心也。
  5. 又【易·屯卦】天造草昧。【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
  6. 又【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註】謂爲文之草藳。【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後漢·𨻰寵傳】蕭何草律。
  7. 又【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
  8. 又姓。【正字通】草中。
  9. 又【韻補】脞五切,徂上聲。【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
  10. 又此苟切,凑上聲。【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
  11. 又【說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櫟實也,一曰橡斗子。【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今俗書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
  12.  

《说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草斗,櫟實也。一曰象斗子。从艸早聲。〖注〗臣鉉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别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以染帛,爲黑色,故曰草。通用爲草棧字。今俗書皁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無以下筆。自保切

《說文解字注》

(草)𣁬逗。櫟實也。一曰象斗。木部:栩,𣏗也。其皁一曰樣。又曰:𣏗,栩也。又曰:樣,栩實也。按此言櫟者,卽栩也。陸璣云:栩今柞櫟也。徐州人謂櫟爲杼。或謂之栩,其子爲皁,或言皁斗。其殻爲汁,可以染皁。今京洛及河内多言杼汁,或云橡斗。按草斗之字俗作皁,作皂。於六書不可通。象斗字當從木部作樣。俗作橡。从艸,早聲。𠈃切。古音在三部。周禮大司徒:其植物宜早物。假借早晚字爲之。籒文作𦳕

字源字形

草字字源

宝宝起名

九大维度起名

姓名打分

综合测评

大师起名

国学专家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