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ēng
部首:
五行:
结构:左右结构
简体笔画:8
康熙笔画:10
字性:偏男性
推荐度:93%
本义の寓意:指出征、证明、寻求、召集的意思。用作人名意指勇敢、智勇双全、顶天立地之义;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ēng

  1. 远行:长~。~途。~夫。~人。~衣。~帆(远行的船)。
  2. 用武力制裁,讨伐:~服(用力制服)。~讨。~伐。~战(出征作战)。南~北战。
  3. 召集:~兵。~募(招募兵士)。~集兵马。
  4. 收集:~税。~粮。
  5. 招请,寻求:~求。~稿。~婚。~聘(招聘)。~询(征求意见)。
  6. 证明,证验:~引(引用,引证)。信而有~。
  7. 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候。

英语 invade, attack, conquer

德语 angreifen, attackieren ,erheben, Erhebung (S)​,Zheng (Eig, Fam)

法语 voyager,lancer une expédition,enrôler,prélever,preuve,signe,marcher,lancer une expédition,conquérir,percevoir,prélever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hēng

  1. (1) (形声。从彳( 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 (2) 同本义 [go on a journey]
  3.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4. 征,行也。——《尔雅》
  5.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6.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7.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8.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9.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10. 孤蓬万里征。——· 李白《送友人》
  11.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远飞的鸟);征盖(远行的车);征夫(远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12. (3) 征伐,发兵讨伐 [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13.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
  14. 奉辞伐罪曰征。——《书·允征》
  15. 桓桓于征。——《诗·鲁颂·泮水》
  16. 一曰征。——《周礼·太卜》司农注:“谓征伐人也。”
  17. 挟天子以征四方。——《资治通鉴》
  18. 又如:征诛(征讨诛戮);征阵(战阵);征讨(讨伐);征略(征战略地);征剿(犹征讨)
  19. (4) 争夺,争取 [contend for;fight for]
  20. 不为征利。——·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1. (5) 征收 [levy]
  22.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
  23. 又如:征榷(征税与专卖);征役(征税与劳役);征缮(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征敛(亦作“征敛”)

zhēng

  1. (1) 赋税 [taxes]
  2.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孟子·尽心下》
  3. 又如:征役(赋税与徭役)
  4. (2)
  5. 徵、徴 zhēng
  6. 〈动〉
  7. (1) (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8. (2) 同本义 [summon;call up]
  9. 徵,召也。——《说文》
  10. 徵,召也。——《尔雅》
  11. 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
  12. 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周礼·县正》
  13. 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
  14. 王使来徵聘。——《左传·宣公九年》
  15. 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
  16. 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7. 征拜尚书。
  18. 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
  19. (3) 求取;索取 [solicit]
  20. 物贱之征贵。——《史记·货殖列传》
  21. 贵之征贱。
  22.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23. 会征促织。
  24. 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
  25. (4) 追究;追问 [trace;get to the bottom;examine closely]
  26. 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27. (5) 证明;验证 [verify]
  28. 念用庶征。——《书·洪范》
  29. 征为五声。——《左传·昭公元年》
  30. 用牲,加书征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31. 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32. 又如: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
  33. zhēng
  34. 〈名〉
  35. (1) 征兆;迹象 [symbol]
  36. 明征定保。——《书·胤征》
  37. 休征嘉应。——《汉书·平帝纪赞》
  38. 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
  39. 征兆必报。——《汉书·儿宽传》
  40.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
  41. 征于色。——《孟子·告子下》
  42. 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43. (2) 另见 zhǐ

zhēng

  1. (1) (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2. (2) 同本义 [summon;call up]
  3. 徵,召也。——《说文》
  4. 徵,召也。——《尔雅》
  5. 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
  6. 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周礼·县正》
  7. 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
  8. 王使来徵聘。——《左传·宣公九年》
  9. 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
  10. 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1. 征拜尚书。
  12. 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
  13. (3) 求取;索取 [solicit]
  14. 物贱之征贵。——《史记·货殖列传》
  15. 贵之征贱。
  16.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17. 会征促织。
  18. 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
  19. (4) 追究;追问 [trace;get to the bottom;examine closely]
  20. 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21. (5) 证明;验证 [verify]
  22. 念用庶征。——《书·洪范》
  23. 征为五声。——《左传·昭公元年》
  24. 用牲,加书征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25. 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26. 又如: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
  27. zhēng
  28. 〈名〉
  29. (1) 征兆;迹象 [symbol]
  30. 明征定保。——《书·胤征》
  31. 休征嘉应。——《汉书·平帝纪赞》
  32. 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
  33. 征兆必报。——《汉书·儿宽传》
  34.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
  35. 征于色。——《孟子·告子下》
  36. 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37. (2) 另见 zhǐ

zhēng

  1. (1) 征兆;迹象 [symbol]
  2. 明征定保。——《书·胤征》
  3. 休征嘉应。——《汉书·平帝纪赞》
  4. 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
  5. 征兆必报。——《汉书·儿宽传》
  6.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
  7. 征于色。——《孟子·告子下》
  8. 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9. (2) 另见 zhǐ
常用词组
八征 暴征 博征 北征 卜征 不征 背征 变征 标征 表征 病征 财征 晨征 长征 抽征 出征 催征 从征 地征 东征 电征 调征 额征 恶征 发征 妇征

國語辭典

zhēng

  1. 召集。如:「徵兵」。《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2. 責問、詢問。如:「徵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
  3. 驗證、證明。《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也。」
  4. 公開尋求、招請。如:「徵婚」、「徵文」、「誠女工」。
  5. 課取、收取。如:「徵稅」。《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野之貢賦。」《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斂無度。」

zhēng

  1. 預兆、跡象。如:「吉」、「凶」。《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也。」
  2.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

zhǐ

  1. 古代五音之一。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 sol。《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羽。」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五音者,宮、商、角、、羽。」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征”字头,请参考“徵”字。)

【寅集下】【彳】 徵·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1. 〔古文〕𢾷𢽠𡈼𢽡【唐韻】陟陵切【集韻】【韻會】知陵切,𠀤陟平聲。【說文】召也。从微省。𡈼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卽徵之。【周禮·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註】別異諸官,以備王之徵召。【周語】唯官是徵。
  2. 又【廣韻】證也,明也。【書·洪範】念用庶徵。【左傳·昭三十年】且徵過也。【註】徵,明也。
  3. 又【廣韻】成也。【儀禮·士昏禮】納徵。【註】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
  4. 又問也。【左傳·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5. 又斂也。【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疏】閭師徵斂百里內之賦貢。
  6. 又求也。【史記·貨殖傳】物賤之徵貴。【註】徵,求也,謂此處物賤,求彼貴賣之。
  7. 又【爾雅·釋詁】徵,虛也。
  8. 又姓。【廣韻】吳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9. 又【集韻】持陵切,音懲。縣名。【左傳·文十年】泰伯伐晉,取北徵。【音義】今徵縣。【史記·河渠書】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前漢·地理志】左馮翊有徵縣。【註】卽今之澄城是也。
  10.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里切,知上聲。【玉篇】宮徵也。【爾雅·釋樂】徵謂之迭。【樂書】聲出於心,而齒合吻開,爲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燭。五音配夏。【禮·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
  11. 又【樂記】徵爲事。【疏】徵屬夏,夏時生長萬物,皆成形體。事亦有體,故以徵配事也。【風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爲火,五常爲禮,五事爲視。凡歸爲事。
  12. 又與懲通。【荀子·正論篇】凡𠛬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來也。
  13. 又與征通。【史記·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從徵。
  14. 又叶陟隆切,音中。【班固·靈臺詩】乃經靈臺,靈臺旣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未收录“征”字头,请参考“徵”字。)

【卷八】【𡈼】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召也。从微省,𡈼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即徵之。𢾷,古文徵。陟陵切〖注〗𢽠𡈼𢽡,古文徵。

《說文解字注》

(徵)召也。召者、𧦝也。周禮司市典祀注、鄉飮酒禮注、鄉射禮注皆曰。徵、召也。按徵者、證也。驗也。有證驗、斯有感召。有感召、而事以成。故士昏禮注、禮運注又曰。徵、成也。依文各解。義則相通。从壬。从微省。會意。微卽?也。陟陵切。六部。壬微爲徵。嫌上文未顯。故又明之。已上九字各本譌奪不可讀。今補正。行於微而聞達者卽徵也。聞各本作文。今依韵會訂。又說壬微之意。言行於隱微而聞達挺箸於外。是乃感召之意也。

(𢾷)古文。

字源字形

征字字源

宝宝起名

九大维度起名

姓名打分

综合测评

大师起名

国学专家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