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àn hán
部首:
五行:
结构:左右结构
简体笔画:6
康熙笔画:10
字性:偏男性
推荐度:68%
本义の寓意:可汗、汗水。用于名字无实际意义。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àn

  1.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水。~流浃背。
  2. 出汗,使出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马功劳。~牛充栋。
其他字义

hán

  1.  ◎ 〔可()~〕见“2”。

英语 perspiration, sweat

德语 Ausdünstung (S)​,Schweiß (S)​,Han (Eig, Fam)

法语 sueur,transpiration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hán

  1. (1) 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 [king]
  2. 汗,可汗。蕃王称。——《广韵》
  3. 咸丰四年, 土谢图汗车臣汗两部汗、王、公、台吉等请捐助军需,温旨郤之。——《清史稿》
  4. (2) 另见 hàn
常用词组
白汗 表汗 拨汗 础汗 惭汗 赤汗 出汗 喘汗 盗汗 防汗 反汗 发汗 粉汗 佛汗 赶汗 汗斑 汗瘢 汗鳖 汗喘 汗泚 汗法 汗沟 汗垢 汗挂 汗褂 汗汗
基本词义

hàn

〔名〕

  1. (1)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2. (2)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sweat;perspiration]
  3. 汗,身液也。——《说文》
  4. 汗者,精气也。——《素问·评热病论》
  5. 五藏化液心为汗。——《宣明五气篇》
  6. 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汉书·刘向传》
  7. 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释名·释衣服》
  8. 汗出浃背。——· 袁宏道《满井游记》
  9. (3) 又如:汗巾(擦汗用的手巾);汗血(汗与血;流汗流血;汗出如血);汗汪汪(形容汗水多的样子);汗星(细小的汗珠);汗迹(汗水的痕迹)
  10. (4) 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样冒出的水分。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 [sweat]。如:汗筒(古人用竹筒书写,竹筒在使用前,先在火上烤出汁,用以防蛀,称为汗筒,也称汗青);汗竹(借指史籍、书册);汗青头白(书成人老)
  11. (5) 旧时维吾尔族一些上层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称号 [维 han]。亦作维吾尔族表示女性的称号,用在名字末尾
基本词义

hàn

〔动〕

  1. (1) 出汗;使出汗 [perspire]
  2. 汗牛塞屋。——·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2) 又如:汗下(汗流下来);汗浸浸(微微出汗的样子);汗溶溶(汗津津);汗脱(出汗失水而虚脱)
  4. (3) 另见 hán

國語辭典

hàn

  1. 由动物皮肤的毛细孔所排泄出的液体。如:「冷」、「盗」、「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滴禾下土。」
  2.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明。

hàn

  1. 、使出《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匈喘肤,人极马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面何以?」

hán

  1. 参见「[[可]]」条。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汗·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1. 【廣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𠀤音翰。【說文】人液也。【關尹子·八籌篇】心悲物淚出,心愧物汗出。【本草】李時珍曰:汗出於心,在內爲血,在外爲汗。故曰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易·渙卦】渙汗其大號。【史記·蘇秦傳】揮汗成雨。【前漢·劉向傳】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者也。出而反之,是反汗也。【文心雕龍】其出如綍,不反若汗。
  2. 又泮汗,水無涯貌。【左思·吳都賦】潰渱泮汗。
  3. 又澔汗,符采映耀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采色澔汗。
  4. 又瀾汗,長貌。【木華·海賦】洪濤瀾汗。
  5. 又汗汗,水廣大無際貌。【郭璞·江賦】汗汗沺沺。
  6. 又質汗,藥名。
  7. 又【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𠀤音寒。可汗,酋長之稱。讀若克韓。
  8. 又番汗,漢縣名。音盤寒,屬遼東郡。
  9. 又【唐韻】古寒切【集韻】居寒切,𠀤音干。餘汗,縣名。【前漢·地理志】屬豫章郡。【應劭註】汗音干。
  10. 又【韻補】叶彤甸切,音莧。【蘇轍·夏夜詩】老人氣如縷,枕簟亦流汗。褰帷竟不寐,夜氣淨如練。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人液也。从水干聲。矦旰切

《說文解字注》

(汗)身液也。身各本作人。今依太平御覽訂。易。渙汗其大號。劉向說曰。汗出而不反者也。从水。干聲。矦旰切。十四部。漢餘汗縣字如此。讀如干。

字源字形

汗字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