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部首:
五行:
结构:左右结构
简体笔画:12
康熙笔画:10
字性:偏男性
推荐度:90%
本义の寓意:形容水涌的样子,也指渤海。用作人名意指胸怀宽广、前进、有智慧之义;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1.  ◎ 〔~海〕在中国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海。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1. (1) 水涌的样子 [surging]
  2. 鲸归穴兮渤溢,鳌载山兮低昂。——元稹《有酒》
  3. (2) 又如:渤溢(水涌起的样子);渤荡(涨潮)

  1. (1) 渤海 [Bohai Sea]。又叫渤解;《史记》“渤懈”。中国的内海,在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之间。东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至山东半岛北岸登州角间的渤海海峡同黄海相通。如:渤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2. (2) 古州名 [Bo prefecture]。辽置。约在今长春市附近
常用词组
渤渤 渤荡 渤海 渤解 渤潏 渤澥 渤溢 渤涌 沧渤

國語辭典

  1. 参见「渤海 」条。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渤·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1.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蒲沒切,音孛。渤澥海別支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亦作勃。【史記·高祖本紀】北有勃海之利。【索隱】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橫在濟北,故齊都賦云:海旁出爲勃,名曰勃海郡。
  2. 又滃渤,霧出貌。【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
  3. 又漰渤,水聲。【郭璞·江賦】鼓㕉窟以漰渤。 【集韻】或从勃作渤。通作浡。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未收录“渤”字头,请参考“”字。)

【】【】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說文解字注》

字源字形

渤字字源

宝宝起名

九大维度起名

姓名打分

综合测评

大师起名

国学专家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