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字义
◎ 两liǎng
量
-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 (2) 同本义 [liang,a unit of weight]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 (3) 双。用于鞋娄 [two]
-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 (4) 匹(长四丈)
-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 (5) 通“辆”。车一乘 [used for buses,carts,etc.]
-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 两liǎng
副
-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both (sides);either;mutual]
-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 ◎ 两
- 兩? liǎng
- 〈动〉
- (1) 等同;比并 [equal]
-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 两liǎng
副
-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both (sides);either;mutual]
-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 ◎ 两
- 兩? liǎng
- 〈动〉
- (1) 等同;比并 [equal]
-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 两liǎng
副
-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both (sides);either;mutual]
-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 ◎ 两
- 兩? liǎng
- 〈动〉
- (1) 等同;比并 [equal]
-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 两liǎng
动
- (1) 等同;比并 [equal]
-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常用词组
百两
半两
参两
车两
储两
大两
分两
兼两
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