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iǎng
部首:
五行:
结构:单一结构
简体笔画:7
康熙笔画:10
字性:偏男性
推荐度:91%
本义の寓意:指二十四铢为一两、双方。用作人名意指祥瑞、幸福、成双成对之义;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iǎng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英语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德语 zwei,Unze (S)​,Tael ( alte chinesische Geldeinheit )​ (Zähl, Wirtsch)

法语 deux (unités)​,once,taël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liǎng

  1.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2) 同本义 [liang,a unit of weight]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3.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4.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5. (3) 双。用于鞋娄 [two]
  6.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 戴叔伦《忆原上人》
  7. (4) 匹(长四丈)
  8.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9. (5)“辆”。车一乘 [used for buses,carts,etc.]
  10.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11.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liǎng

  1.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both (sides);either;mutual]
  2.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3.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4. 兩? liǎng
  5. 〈动〉
  6. (1) 等同;比并 [equal]
  7.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8.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liǎng

  1.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both (sides);either;mutual]
  2.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3.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4. 兩? liǎng
  5. 〈动〉
  6. (1) 等同;比并 [equal]
  7.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8.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liǎng

  1.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both (sides);either;mutual]
  2.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3.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4. 兩? liǎng
  5. 〈动〉
  6. (1) 等同;比并 [equal]
  7.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8.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liǎng

  1. (1) 等同;比并 [equal]
  2.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3.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常用词组
百两 半两 参两 车两 储两 大两 分两 兼两 假两

國語辭典

liǎng

  1. 量词:➊ ​ 计算重量的单位。公制一等于十分之一公斤;一台等于十六分之一台斤。➋ ​ 计算车辆的单位。《书经·牧誓·序》:「戎车三百。」通「辆」。
  2. 数目字,表一对、一双之意。如:「本书」、「姊妹」。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小无嫌猜。」

liǎng

  1. 双方、彼此。如:「两败俱伤」、「模棱两可」。《三国志·卷一○·魏书·荀攸传》:「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

liǎng

  1. 几、若干,表约略之词。如:「两下子」、「过两天再看看!」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两”字头,请参考“兩”字。)

【子集下】【入】 兩·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6

  1.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𠀤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2. 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3. 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4. 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5. 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6. 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7. 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8. 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9.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𠀤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未收录“两”字头,请参考“兩”字。)

【卷七】【㒳】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二十四銖爲一兩。从一;㒳,平分,亦聲。良奬切

《說文解字注》

(兩)二十四銖爲一兩。一字衍。禾部曰。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一銖。律曆志曰。衡權本起於黃鍾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爲兩。二十四銖爲兩。按兩者、㒳黃鍾之重。故从㒳也。从一㒳。會意。㒳、逗。平分也。㒳小徐作兩。誤。今正。也字今增。此說从㒳之意。㒳亦聲。良奬切。十部。

字源字形

两字字源

宝宝起名

九大维度起名

姓名打分

综合测评

大师起名

国学专家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