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部首:
五行:
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笔画:10
康熙笔画:10
字性:偏女性
推荐度:93%
本义の寓意:本义为毛笔,后指写字画图的用具,也有写作、笔法等含义。用作人名意杰出、有文采之义;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
  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
  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
  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
  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
  6. 量词,指钱款:一~钱。
  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

英语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德语 Feder, Stift (S)

法语 stylo,crayon,pinceau,écrire ou composer,traits composant les caractères chinois,(classificateur des sommes d'argent et des affaires financières)​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1.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2) 同本义 [pen]
  3. 筆,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制字。 以竹为之,加竹。
  4.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5. 不能竟书而搁笔。——· 林觉民《与妻书》
  6.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7. (3)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words;writing]
  8.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9. (4) 散文,相对诗而言 [prose]
  10.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11. (5)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stroke;touch]
  12.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13. (6) 笔法。曲笔,伏笔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14.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1. 书写;记载 [write]
  2.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3.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4. 〈量〉
  5.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1. 书写;记载 [write]
  2.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3.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4. 〈量〉
  5.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1.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常用词组
榜笔 班笔 把笔 白笔 败笔 冰笔 贬笔 秉笔 笔石 笔势 笔试 笔受 笔疏 笔述 笔顺 笔思 笔算 笔髓 笔錔 笔谈 笔套 笔体 笔帖 笔挺 笔桶 笔筒

國語辭典

  1. 寫字、畫圖的用具。如:「毛筆」、「鋼筆」、「蠟筆」、「水彩筆」。
  2. 筆畫。如:「起筆」、「筆順」、「走筆至此」。
  3. 文章的寫作技巧。如:「伏筆」、「敗筆」、「驚人之筆」。
  4. 古稱無韻、實用之文為「筆」。《南史·卷五七·沈約傳》:「謝玄暉善為詩,任彥昇工於筆,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總術》:「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
  5. 量詞:➊ ​ 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如:「畫幾筆潑墨山水」。➋ ​ 計算金錢、款項、交易等的單位。如:「一筆錢」、「兩筆獎學金」。➌ ​ 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如:「文這個字共有四筆。」

  1. 寫作、記述。《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1. 直的。如:「筆挺」、「筆直」。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笔”字头,请参考“筆”字。)

【未集上】【竹】 筆·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1. 【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註】筆,謂書具之屬。
  2. 又筆星。【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3. 又花名。【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4.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5.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𥓓】。
  6. 又【嚴訢𥓓】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笔。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未收录“笔”字头,请参考“筆”字。)

【卷三】【聿】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秦謂之筆。从聿从竹。鄙密切〖注〗徐鍇曰:“筆尚便疌,故从聿。”

《說文解字注》

(筆)秦謂之筆。从聿竹。鄙密切。古音在十五部。

字源字形

笔字字源

宝宝起名

九大维度起名

姓名打分

综合测评

大师起名

国学专家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