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uě huì
部首:
五行:
结构:左右结构
简体笔画:9
康熙笔画:10
字性:偏男性
推荐度:14%
本义の寓意:鸟鸣声。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uě

  1.  ◎ 呕吐,气逆:干~(要吐而吐不出东西来)。
其他字义

huì

  1. 〔~~〕a.有节奏的铃声,如“鸾声~~”;b.光明的样子,如“~~其冥”。

英语 belch; vomit

德语 rülpsen (V)​,erbrechen (V)

法语 Vomissement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huì

常用词组
发哕 干哕
基本词义

yuě

〔动〕

  1. (1) 打呃 [hiccup]
  2. 中央生湿…在变动为哕。——《素问》
  3. (2) 引申为欲言又止的样子
  4. 幽穷共谁语,思想甚含哕。——· 韩愈《送文畅帅北游》
  5. (3) 又如:哕咽(气窒塞不通);哕噫(打呃;打嗝儿)
  6. (4) 呕吐。亦指呕吐物 [vomit]
  7. 你们快去烧些盐白汤,等我灌下肚去,把他哕出来。——《西游记》
  8. (5) 又如:哕出许多清痰;哕吐(呕吐);哕心沥血(呕心沥血);哕逆(恶心干呕);哕饭(经细嚼后吐出之饭)
  9. (6) 唾骂;唾弃 [spurn]
  10. 人皆哕其名。—— · 钱谦益
  11. (7) 又如:哕骂(唾骂)
  12. (8) 唾,用力吐唾沫 [spit]
  13. 计氏望着那养娘,稠稠的唾沫,猛割丁向脸上哕了一口。——《醒世姻缘传》
基本词义

yuě

  1. <象>
  2. (1) 呕吐时嘴里发出的声音。如:哕的一声,吐了
  3. (2) 另见 huì
基本词义

yuě

  1. <象>
  2. (1) 呕吐时嘴里发出的声音。如:哕的一声,吐了
  3. (2) 另见 huì

國語辭典

yuē

  1. 因胃氣不順而打嗝。《說文解字·口部》:「,氣啎也。」《黃帝素問靈樞經·卷六·脹論》:「脾脹者善,四肢煩悗,體重不能勝衣,臥不安。」
  2. 乾嘔,嘔吐時只有聲音而沒有吐出東西。明·張自烈《正字通·口部》:「方書:有物無聲曰吐,有聲無物曰,有物有聲曰嘔。」明·劉基《郁離子·牧豭》:「客踸不能立,俯而,伏而不敢仰視。」

huì

  1. 噦噦:聲音輕緩有節奏。《詩經·小雅·庭燎》:「君子至止,鸞聲。」唐·王維〈送李睢陽〉詩:「鸞聲魯侯旂,明年上計朝京師。」

huì

  1. 噦噦:形容鳥的叫聲。明·朱鼎《玉鏡臺記·第八齣》:「兮桐岡之鳳,關關焉河上之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哕”字头,请参考“噦”字。)

【丑集上】【口】 噦·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3

  1.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月切,音黦。【說文】气啎也。【玉篇】逆氣也。【禮·內則】不敢噦噫嚏咳。【正字通】方書,有物無聲曰吐,有聲無物曰噦,有物有聲曰嘔。【集韻】或作𣤠。
  2.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乙劣切,音㦣。義同。
  3. 又【廣韻】呼會切【集韻】【韻會】呼外切,𠀤音翽。【玉篇】鳥鳴也。【詩·小雅】鸞聲噦噦。【傳】噦噦,徐行有節也。【釋文】呼會反。【集韻】本作銊,同鐬。
  4. 又【詩·小雅】噦噦其冥。【箋】噦噦猶煟煟也,寬明之貌。
  5. 又【集韻】【韻會】𠀤呼惠切,音嘒。【詩·小雅】鸞聲噦噦。徐邈讀。
  6. 又【集韻】【韻會】𠀤許穢切,音喙。與顪同。頤下毛。一曰頰也。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未收录“哕”字头,请参考“噦”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气啎也。从口歲聲。於月切

《說文解字注》

字源字形

哕字字源

宝宝起名

九大维度起名

姓名打分

综合测评

大师起名

国学专家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