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òng
部首:
五行:
结构:左右结构
简体笔画:9
康熙笔画:10
字性:偏男性
推荐度:85%
本义の寓意:洞悉,洞穿。用于姓名多形容人才思敏捷,明辨是非。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òng

  1. 窟窿,深穴,孔:~穴。山~。~箫。空~。漏~。~府。~天。
  2.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其中。
  3. 透彻地,清楚地:~悉。~穿。
  4.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英语 cave, grotto; ravine; hole

德语 Loch (im Zahn)​ (S, Med)

法语 trou,grott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dòng

  1. (1)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2. (2) 同本义 [rapid]
  3. 洞,疾流也。——《说文》
  4. (3) 幽深 [deep and serene]。如:洞虚(深幽)
  5. (4) 广阔 [broad]。如:洞庭(广阔的庭院;又指湖名)
  6. (5)[deep]。如:洞壑(深谷);洞豁(深广);洞井(深洞)
  7. (6) 清澈 [clear]。如:洞观(清澈见底);洞朗(清彻明亮);洞光(透明通亮)
  8. (7) 透彻 [thoroughly]。如:洞溢(透彻,详赡);洞视(透视,看得清楚);洞彻(洞澈。清澈;了解透彻)

dòng

  1. (1) 窟窿;孔穴 [hole]
  2.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3.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4. 距洞百余步。——·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2) 又如:洞隙(孔缝);洞肛(肛门);袖子磨破一个洞
  6. (3) 拱道,位于拱下的道路 [archway]。如:城门洞
  7. (4) 口令中用以代替数目中的“零” [zero]

dòng

  1. (1) 贯穿;通达 [communicate]
  2.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3. 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聊斋志异·铁布衫法》
  4. (2) 又如:洞出(穿洞而出);洞壁(在墙上打洞);洞连(连接相通);洞户(室与室相通的门户);洞越(瑟底两孔相通)
  5. (3) 通晓;知悉 [thoroughly understand]
  6. 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后汉书·梁冀传》
  7. (4) 又如:洞习(通晓熟悉);洞达(通晓明白);洞烛(明察);洞冥(洞察昏暗之处)
  8. (5) 敞开 [open]。如:洞敞(敞开);洞辟(大开)
常用词组
凹洞 鼻洞 八洞 柏洞 碑洞 碧洞 窗洞 曹洞 超洞 打洞 岛洞 丹洞 洞同 洞屋 洞悟 洞悉 洞晰 洞习 洞隙 洞下 洞分 洞府 洞感 洞肛 洞宫 洞观

國語辭典

dòng

  1. 深穴。如:「壁」、「山」。
  2. 穿破的孔。如:「衣服破了一个。」
  3. 口语中用来代替数目字的「零」。如:「拐」。

dòng

  1. 深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dòng

  1. 透澈、明白。如:「洞悉」、「洞察」。

tóng

  1. 参见「澒」、「洪洞县」等条。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洞·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弄切,音恫。【說文】疾流也。【班固·西都賦】潰渭洞河。
  2. 又深也,朗徹也。【顏延之詩】識密鑒亦洞。
  3. 又通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4. 又貫也。亦貫徹之意。【史記·蘇秦傳】遠者括臂洞胸。
  5. 又洞洞,質慤貌。【禮·祭義】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
  6. 又洞疑,心不定也。【史記·蘇秦傳】虛喝洞疑。
  7. 又幽壑曰洞。
  8. 又【後漢·梁冀傳】連房洞戸。【註】洞,通也。謂相當也。
  9. 又洞庭,湖名。
  10. 又山名,在長沙。
  11. 又【集韻】徒孔切【正韻】徒總切,𠀤音動。義同。
  12. 又【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𠀤音同。洪洞,縣名。
  13. 又洚洞,水無涯貌。
  14. 又鴻洞,相連貌。【淮南子·天文訓】天地鴻洞。亦作澒洞。【枚乗·七發】澒洞兮蒼天。
  15. 又【韻補】叶徒當切,音唐。【道藏歌】開度飛元眞,凝化淪空洞。帝眞始明精,號曰子元陽。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疾流也。从水同聲。徒弄切

《說文解字注》

(洞)疾流也。此與辵部迵、馬部駧音義同。引伸爲洞達、爲洞壑。从水。同聲。徒弄切。九部。

字源字形

洞字字源

宝宝起名

九大维度起名

姓名打分

综合测评

大师起名

国学专家起名